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6篇
  免费   782篇
  国内免费   676篇
测绘学   2578篇
大气科学   732篇
地球物理   847篇
地质学   1379篇
海洋学   768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914篇
自然地理   488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516篇
  2021年   559篇
  2020年   525篇
  2019年   530篇
  2018年   453篇
  2017年   602篇
  2016年   571篇
  2015年   580篇
  2014年   597篇
  2013年   877篇
  2012年   682篇
  2011年   647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498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574篇
  2006年   526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420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清末耕地空间分布格局重建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揭示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影响的基础。本文在耕地面积、人口数量、土地利用及森林分布等多源数据基础上,分别以近代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和历史时期耕地潜在分布区为边界条件,通过构建耕地垦殖倾向指数模型分配耕地面积,在1 km×1 km象元尺度上重建了清末(1908年)松嫩平原耕地空间格局,并对重建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重建的耕地空间分布范围格局基本一致,耕地空间定位吻合率约为68%。清末(1908年)耕地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南部地区;2以历史时期耕地潜在分布为边界条件的重建结果,较以近代耕地空间分布格局为限制范围的重建结果更准确,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92.
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及驱动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及影响机理研究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2000-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探讨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转移规律,构建计量学模型,定量地揭示其转移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近十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具有空间转移特征,转移方向基本符合沪宁—沪杭甬交通线,呈现由中心城市到外围城市、由集中到分散转移态势;2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受到外向度和劳动力成本拉动,而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均产生重要推动作用。3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目前已逐渐摆脱依赖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迹象,但污染密集型产业区位仍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城市网络的空间组织及其复杂性结构特征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17  
全球化、信息化与快速城市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城市体系,多区位企业组织所形成的城市网络正处于日益复杂的空间嬗变过程.基于2010年企业名录的总部—分支机构型关联数据,研究构建了330×330的地级以上城市网络连接关系,并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工具来探索中国城市网络的空间组织特征.研究发现:①中国的城市网络联系呈现以“北京—上海—广深—成都”为核心的菱形空间结构,不同等级的网络流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城市网络的空间组织是一个择优性和地理邻近性复杂作用的过程;②中国城市网络正处于一个简单随机向复杂有序结构的转化期,整体大尺度的网络结构还有待形成;③中国城市网络整体表现出明显的小世界网络效应;④中国城市的二值点度网络为明显的异配性连接特征,而加权强度网络连接则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富人圈”的现象;⑤中国城市网络的层级性并不明显,城市网络的点度和强度的关系呈非线性增加特征.  相似文献   
994.
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贸易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俄罗斯及中亚地区与中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对中国内陆开放及地缘政治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利用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出口集中指数等,对1992-2012年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贸易发展历程及空间格局、进出口产品格局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双方贸易强度不断提升,且贸易互补性增强,同时俄罗斯及中亚出口产品种类明显增加。当前双方贸易格局呈现以下特点:俄罗斯及中亚形成了以资源类初级产品为绝对主导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国则以机械设备及纺织服装等为主;中国对其出口贸易格局是边境贸易与地区产业专业化格局叠加的结果,进口贸易格局则受边境贸易及能源需求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中国中心城市铁路客运的空间联系及其结构图谱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全国286个地级城市交互式的"城市—车次—城市"铁路客运联系数据,运用基于O-D网络的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普快、快速、特快、动车和高铁等细分车次类型的角度全面解构全国铁路客运联系的空间格局与结构特征。研究认为,全国中心城市铁路空间联系分布格局体呈现向东倾斜的"开"字型结构,即由京沪—沪深线(沿海轴)、京广—京哈线两纵轴与陇海—兰新线、沪昆线两横轴相互交汇形成全国铁路客运的骨架。全国铁路客运联系服从类似城市体系的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属于自然状态下集中型的空间最优分布。中国铁路客运联系总体上依托大的交通轴线以近域核心城市间的联系为主,动车组及高铁联系则集中表现为东部三大经济区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96.
基于空间句法的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通达性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空间句法理论与GIS相结合,基于1989~2010年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数据,定量分析城乡道路网发育的空间通达性演化规律:1 1989~2010年,城乡道路网拓扑连接位序-规模结构日益发育典型,形成稳定的"金字塔"结构,高等级、高控制力的高通达性轴线发育水平较低,导致整个网络伺服效率和应对"拥堵"能力的低下;2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生长发育具有时空惯性,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和"等级圈层"复合结构;并生成两条带状城乡交通走廊和多个不同等级有序融合的"轴-辐"网络体系;3城乡道路网这种通达性等级空间格局与圈域城镇体系、交通设施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尤其是与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等级路网发育水平,表现出复杂的共轭协调关系,表现出周期性和螺旋式的空间嬗变,是城乡道路网自组织生长机制支配,以及路网扩张和细分两种内力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7.
从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空间结构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入手,剖析两者的关系及主要差异,分析了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区域发展战略在空间上表现为政策区概念,面向封闭的均质区域,区内具有普适性,其实施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过程,不同发展战略在空间上不具有排他性;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则表现为开放性特征,以"点、线、网络"等结构化语言为基本要素,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过程,更多地体现了发展的规律性,且同一尺度的不同城镇群体在空间上一般不应交叉。当前山东省城镇空间结构表述中存在过于依赖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叠过多的问题,并对省域城镇空间结构进一步发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8.
信息化社会下的旅游流空间分布特征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从中国大陆31个省份中选取69个A级景区,利用新浪微博,获取省域范围内的粉丝分布情况。从总体、区域和主要出游地区3个方面,提取省域出游驱动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微博用户的关系视角下,全国出游驱动力分布呈现明显差异,广东、北京两地在出游驱动力方面遥遥领先;通过省份-景点微博关系矩阵构成的出游驱动有向流发现,和东部地区的联系几乎占了全国出游驱动流的全部,而全国旅游接待的分布却相对均衡;最后,还发现了5个主要的聚类出游地区,并分析其特征。  相似文献   
999.
选取宜兴市为研究区,在GIS和RS技术的支撑下,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模变化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对引起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呈下降趋势,变化速度逐年减慢,主要新增来源是农用地,主要转移去向是城镇建设用地;2在地形平坦、距离水源和农用地较近的地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密集;3经济发展、人口减少、交通改善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是影响农村居民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受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非均衡性问题日益突显,且差距有拉大的趋势。空间自相关是一种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旨在探索旅游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作用机制。根据2004—2013年的数据,计算环渤海地区的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4组全局Moran’s I值,分析该时期环渤海区域旅游空间集聚演变过程。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面,选取2013年截面数据,通过Moran散点图和LISA分析,探究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相关程度和集聚情况,为区域旅游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